大數據加速金融創新
隨著互聯網技術和交易結構的多樣化,大數據正在支撐更迅速和更靈活的決策,未來,金融機構將客戶消費行為、金融活動和財務狀況進行分析匹配,實現對客戶“量身定制”個性化金融產品和服務。
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大數據創新中心總經理張小沛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大數據金融更趨向于互聯網化和移動互聯網化,企業利用數字技術實現自動投融資需求對接,降低了人工成本。更加注重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金融服務,為用戶提供的金融服務方案更加透明,最大程度地簡化用戶操作,降低用戶參與資金的門檻。宜信的大數據平臺可整合宜信內、外部包括在互聯網上的各類數據,提供借款人借貸相關的垂直搜索服務,可在貸前、貸中、貸后的各個交易環節提供數據參考。
海南省政府金融辦公室主任王年生指出,在海南,越來越多的以大數據為核心的應用創新業務不斷推出,客戶享受到更優質金融服務的同時,金融機構的運轉也日益高效和順暢。
宜信公司CEO唐寧曾表示,大數據技術即將信用的價值數據化、可視化。未來,宜信希望通過金融創新、大數據技術幫助更多的小微企業實現優質化的管理。同時,依托云計算、大數據技術的快速發展,帶動互聯網金融的跨越式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普惠金融監管無法建立統一的監管標準和監管模式。對于新出現的金融業態,金融監管需要留有一定的試錯空間,過早、過嚴監管會抑制創新,不利于金融效率的整體提高。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還要逐步建立起對金融機構為弱勢群體提供金融服務情況的監測、評價和考核機制,提高普惠金融的參與度。
探索金融合作模式
風投資本早在兩年前就開始關注數據挖掘和服務類公司。IDG資本合伙人李豐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曾明確表示,大數據就是實時數據的處理和實時結果的導向,越來越多的數據挖掘前端化,或者說直接為消費者感知和直接提供消費者所需要的服務。
專家指出,互聯網金融在提供大眾的、標準的和小額的金融服務方面,表現出極大的優勢。互聯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對傳統銀行降低運營成本、提高作業效率、更好地拓寬客戶群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同時,新型互聯網金融機構和傳統金融機構從競爭走向競合,在支付、結算、投資、融資等領域探索與金融服務的新型信用中介和數據合作。比如P2P平臺資金托管在給平臺增信的同時亦被視為傳統銀行探索互聯網金融的一個重要嘗試。業內專家預計,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金融將形成差異化、互補、共生共榮的金融生態圈。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