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東新區人民法院此前透露,自2013年以來,該院共審結32起因銷售國外藥品被指控“銷售假藥罪”的案件,其中6起是由海淘代購“洋藥”引起,其余的26起均為銷售國外假冒成人保健品案件。這些藥物被添加大量的激素類化學物質,完全假冒。
記者在網上檢索近幾年食藥監部門查辦的案件發現,75%以上所謂的海外代購抗癌藥都是以次充好、以假充真的假藥,根本沒有治療作用。一些商家在網上宣稱通過海外代購向國內低價銷售印度版易瑞沙等抗癌藥,這類藥品在外包裝上不僅沒有標志進口藥品注冊證號,其外包裝、標簽說明書上均無中文標志,且銷售價格僅為合法易瑞沙的十分之一。
一位資深“代購者”透露,一般做了一段時間的代購都會被造假者盯上,由于利潤高得驚人,不少代購被拉下水,一部分從假貨商那里拿貨,一部分專柜代購,這已是代購圈的潛規則。“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標示‘藍帽子’及注冊證號的才是保健食品,沒有標示的均不是保健食品,進口保健食品也不例外。”張詠表示,有些國外的膳食補充劑進入中國市場后,取得的是普通QS標志,但卻和保健食品混淆在一起。
張詠還提醒,就跟買到假的LV一個概念,海外代購的保健品也會出現一些“假洋鬼子”,雖然號稱是國外代購的,但其實是中國生產的。有業內人士指出,在微信朋友圈內代購保健食品的人,大部分都是代理,所以很有可能賣家自己也不確定產品的貨源和質量是否真有保證,難免有黑心商販用假產品換個“新包裝”混進市場,以假亂真、以次充好。
售后無保障維權難
海外代購鏈條長、跨國境,缺乏有效監管,代購商品真假難辨、售后服務無保障等問題始終困擾著消費者,此外,由于藥品等海外代購本身屬于違法,游離在監管之外,不少消費者上當受騙也無處“申冤”。中國醫藥電商研究中心主任張勇此前對媒體表示:“有些違法網站甚至都沒有聯系地址和負責人,說白了就是花錢買搜索排名,否則這些網站還真不好找。服務器可能都不在國內,通常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據了解,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藥品,特別是海外代購或從國外網站購買藥品存在安全隱患。一是由于非實地購買,無法核實相關藥品的生產、購買渠道,同時因無醫囑,對藥品成分、使用禁忌等藥理不清楚,增加了用藥風險;二是由于未經正規的相關權威部門的審核把關,部分藥品的藥理、毒副作用無相關臨床試驗數據驗證。
有三甲醫院專家表示,患者自己通過非正規渠道購買服用的藥品,一旦出問題,難有法律保護患者權益,要想海外維權,成本也會非常高。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