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時也注重“引進來”,尤其要借鑒世界文化貿易發達國家的經驗以及先進的科學技術。許正兵認為,未來要加強中歐在文化貿易國際規則談判中的合作,分享歐盟在制定文化政策、發展文化貿易等方面的經驗;積極推動企業合作、學術交流,深化中歐非政府間文化項目的合作。“建立引導和鼓勵中國文化企業‘走出去’,以電影、演藝、動漫、新媒體、網絡、音樂等大眾文化領域為重點,通過合作合資等多種方式開放歐盟市場,鼓勵中國企業積極引進歐盟的優秀文化產品、人才、產業發展經驗,提升文化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任何貿易都是優勢互補,中歐之間的文化貿易也不例外。一方面,中國“文化走出去”需要借鑒歐洲的先進經驗與技術;另一方面,由于歐債危機,大部分歐洲國家經濟低迷,需要擴大出口拉動本國經濟,而中國恰好為歐洲提供了廣闊的文化出口市場。
羅馬尼亞世界貿易中心文化中心協調員茜瑪·安德里亞·戴安娜表示,她希望在文化貿易信息、文化貿易人才、文化貿易交流平臺、文化展示、文化交流活動、演出團體交流、設計產品展示交易等多個方面做出積極嘗試,進一步增強與中國,特別是北京在文化貿易領域的交流。
“自由港”為中歐文化貿易筑巢
為了給中外文化貿易提供更多便利。去年8月,國家對外文化貿易基地(北京)暨北京天竺綜合保稅區文化保稅園在北京開園。以往工業貿易企業享受的保稅區優惠政策,現在被嫁接到了文化產業上。在保稅區中,企業引進租賃國外先進技術裝備無需繳納關稅,勞務用工報酬還免征個人所得稅,銷往海外的產品在進入保稅區后即可申請出口退稅。此外,展覽、拍賣會主辦方在得到相應保函后便可“輕裝上陣”,不必為境外藝術品繳納數億元的擔保金,這將有助于改變國際重量級藝術拍賣和展覽較難登陸中國的局面。有業內人士預測,2015年建成后,保稅區年營業額將超過500億元,未來,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文化產品自由貿易區和商品集散地。
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副總經理王昱東說,目前,基地企業集聚中心已經基本建成,保稅運營中心也已經投入使用,基于文化保稅開展的一站式服務平臺開始了試運營,可以為國際文化貿易提供信息、金融、展示、交易、倉儲、物流、報通關等一系列便利化服務,歡迎歐洲各國與基地合作,建立各自對華文化貿易的國家館。
相關政策
2014年3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加快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推動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做出全面部署。《意見》指出,要改善貿易結構,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和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文化合作和競爭,把更多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文化產品推向世界。鼓勵和支持國有、民營、外資等各種所有制文化企業從事國家法律法規允許經營的對外文化貿易業務,并享有同等待遇。《意見》還從稅收、金融以及公共服務等多個方面明確了支持重點。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