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眾多出口文化產品中,網絡游戲出口產品處于領先地位。完美世界(北京)網絡技術有限公司戰略研究中心主任肖延棟在接受采訪時說,完美公司在立足于中國民族文化,創作出眾多優秀武俠作品的同時,與多元文明互融互通,引進國外優秀作品。在走出去的過程中,我們充分尊重當地人民的文化和宗教習俗,讓本地區的開發者參與其中,對當地的文化、服飾、語言,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保留,讓產品本地化。可見,以傳統文化為根基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并針對不同客戶需求,盡量與當地多元文化相融合,是中國文化產業打開國外市場大門的關鍵。
文化交流趨向多元化
我國幅員遼闊,擁有絲路文化等眾多優秀民族文化資源,未來,在引領文化產業國際化發展過程中,我國民族文化又怎樣更好地對外交流融合呢?多元交流融合是最有效的途徑。
中國法學交流基金會秘書長、民盟中央法制委員會副主任陳忱在接受采訪時告訴筆者,發展民族文化產業,要在做好護根工作的基礎上,通過“幫扶計劃”幫助少數民族地區提煉民族文化精髓,通過文化創意產業打造優秀的民族文化品牌。同時,還要充分把握當前眾多產業跨界融合的機遇,發揮科技、金融等行業對民族文化發展的推動作用。此外,對優秀人才的培養也是至關重要的,特別是對雙語人才的培養和利用。
陳忱秘書長說,“交流不僅僅是走出去和引進來這么簡單。交流本身是相互的,在互動交流的過程中,要將民族文化中的正能量通過文化創意產業與國外的文化相融合。”
未來,我國民族文化產業的國際化發展要著力尋找對外交流的切入點,構建對外溝通合作的橋梁。正如“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基于民族、歷史、文化、語言等因素的差異性,中國民族文化在對外交流融合過程中也必定有損耗。對此,陳忱指出,在全媒體時代,要采取尊重對方,讓對方接受的交流形式。但是無論傳播方式如何改變,建立在人文關懷基礎上文化傳遞和交流的正能量不能被削弱的。對于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更要堅持自己的原則,不能遷就國外的曲解。
“感受文化”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精神目標,“創造財富”是文化產業發展的物質目標。精神與物質的雙豐收才是文化產業發展的良性運行軌跡。最后,陳忱說:“民族文化元素的獨特魅力,是中國文化產業發展與眾不同的本源。”融入了優秀民族文化的文化資源品牌終將引領我國文化產業走出國門,在國際舞臺大放光彩!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