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國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盡管面臨投資增長乏力、消費帶動不足等困難和壓力,但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工作任務,政府將帶動改革不斷深入,國內經濟將繼續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擴大出口和增加進口政策將不斷完善,貿易便利化水平逐步提高,這些都將減輕企業負擔、提振企業信心,促進外貿進出口的穩定增長。
2015年的世界經濟政治復雜交錯,后國際金融危機時期正在深度調整中。IMF、世界銀行等機構均預測2015年世界經濟增長將快于2014年,但同時也下調了對2015年的預測值,這說明全球總體復蘇態勢難有明顯改觀。新的一年,全球主要經濟體經濟發展走勢將出現分化,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仍將繼續下跌,金融市場波動、地緣政治惡化等因素影響也將加大?傊,“外部需求持續低迷”或仍將是2015年中國外貿不得不面對的大趨勢。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中國要實現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就要在全球經濟發展的“逆境”中,找準外貿航船前進的方向。
大外交帶動大外貿是大勢所趨。2014年是中國外交全面進取的豐收之年,特別是在構建全球伙伴關系網絡等方面收獲頗豐,從“一帶一路”戰略到亞太經濟新格局,無一不顯示出中國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責任和為促進世界經濟發展付出的努力,同時也為中國與世界的經貿合作鋪平了道路,更為中國主動參與并制定國際體系變革和經貿規則制定創造了條件。
鞏固國際市場份額勢在必行。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無論是中國出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還是中國吸納全球商品的能力,都在不斷提高。保住份額就是保住市場,就能為國內經濟發展特別是就業和部分過剩產能提供空間;吸納全球商品特別是大宗商品,不僅為拉動全球經濟復蘇發揮重要作用,更能提升中國對大宗商品的定價話語權。
更加注重平衡不可偏廢。2014年中國貨物貿易順差再創歷史新高,但簡單的順差不是中國追求的目標。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對外開放新特點,提出更加注重內外需、對外貿易和雙向投資的平衡,這是近年來少有的現象。中國外貿發展已經到了不單純追求高額順差和大量外匯的階段,只有更加注重貿易平衡、國際收支平衡,才能真正對經濟發展起到支撐作用。
培育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國際競爭新優勢任重道遠。中國的低成本比較優勢正在發生轉化,傳統競爭優勢正在逐步弱化,因此必須培育以人才、資本、技術、服務和品牌為核心,并能向全球價值鏈高端延伸的國際競爭新優勢,來提升中國在國際產業分工中的地位,將資本、技術、人才更有效地與國內生產緊密結合,從而真正實現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