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
5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97萬億元,其中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部分緊缺先進技術裝備及重要零部件的進口呈現出增速加快的趨勢;廣東、浙江、福建等省份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出現逆勢增長。未來外貿穩增長措施,將緊緊圍繞國家重大戰略來推進——
受去年同期外貿基數較低影響,5月我國出口同比降幅小幅收窄,但受制于進口明顯乏力,外貿順差延續被動增多的格局。
海關總署8日公布的數據顯示,5月我國進出口總值1.97萬億元,下降9.7%。其中,出口1.17萬億元,下降2.8%,降幅較4月繼續收窄3.4個百分點;進口8033.3億元,下降18.1%;貿易順差3668億元,擴大65%。
今年前5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9.47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8%。其中,出口5.4萬億元,增長0.8%;進口4.07萬億元,下降17.2%;貿易順差1.33萬億元,擴大兩倍。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經濟研究室主任牛犁表示,雖然5月出口降幅較上月略有收窄,但進口降幅繼續擴大,進出口延續雙降態勢,顯示內外需疲弱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外貿穩增長政策仍需加碼。
出口壓力依然較大
最新一期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35,較上月回落0.9,連續3個月下滑,表明今年年中我國出口依然面臨較大壓力。
對于持續的進出口雙降,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坦言,近期我國對外貿易確實遇到了一些困難,影響了外貿進出口的穩定增長。他表示,國際市場需求不振,出口訂單有所減少,是近期出口受到抑制的主要原因。此外,勞動力、融資、匯率等綜合成本居高不下,傳統競爭優勢被削弱也制約了出口增長。
進口方面,持續低迷的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大幅拉低了我國進口值增速,這是近期我國進口值下降的主要因素。據海關統計,前5個月,我國原油、鐵礦砂等大宗商品進口價格同比跌幅超過45%。糧食進口量雖增長9.5%,但進口均價同比下降了22.8%。
海關總署的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5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為38.1,同比回落1.4。這表明,外貿企業對國內外經濟形勢的判斷大多趨于謹慎,制造業企業進口意愿偏弱,生產擴張步伐放緩,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進口增速。
本文轉載自億邦動力網:http://www.ebrun.com/20150609/136674.shtml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